众所周知,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·盖茨是当今世界首富,人称软件之王。应该说,比尔·盖茨的脱颖而出,关键得益于他曾经就读的湖滨中学。这是西雅图一所最优秀的学校,极为重视极个别在某个方面独树一帜、表现突出的学生,乐意给予这些学生许多特权、自由和随意活动的空间,允许他们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任何事情。
当时,湖滨中学租用通用电气公司的PDP—10型计算机,让学生涉足这个崭新和令人兴奋的计算机世界。而且,以比尔·盖茨的妈妈为首,湖滨中学学生们的母亲成立了一个母亲俱乐部,举办了一次拍卖活动,为孩子们使用计算机筹资,使孩子们如愿以偿。正是这,使比尔·盖茨成了电脑神童,当他年仅19岁,还是一名大学三年级学生时,就创立了而后令全世界惊羡的微软公司。正是湖滨中学的“创造空间”造就了软件天才。
“创造空间”实质上就是给孩子一个追求创造、发展自我的时间和机会。事实上,人的追求和创造欲是与生俱来的。从幼年起,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,只是自觉不自觉抑或“自由”“不自由”罢了。“自觉”并且“自由”地为之追求奋斗者遂心如愿,事业早成,堪称幸运儿。反之,往往岁月磋砣、壮志难酬,与幸运之神失之交臂,甚至抱憾终生。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长知识、学本领的空前活跃时期,其个性、气质、爱好、文化基础不同,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意向不可能等同。因此,我们不可能教条地、机械地用同一标准,同一个模式去衡量、规范和框定,进行千篇一律地人才“翻版”,而这恰恰是对人才的束缚、压抑和摧残。因此,给孩子们一个灵动自由的创造空间非常重要。莫扎特4岁时开始作曲,兰德莎5岁时就能绘画,坦丁7岁时就会作诗,可以说,他们都因有了一个良好的“创造空间”而功成名就的。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倡导创造教育,只有给孩子一片“创造空间”尽可以“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”,方可不拘一格降人才。